• 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国外遍地哀鸿 国内风生水起,激光雷达爆发或从中国市场起步

作者: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陈伟 更新时间:2023-01-30 点击数:

近来,激光雷达行业动作频频,掀起一波新的热度。

  激光雷达科技公司未感科技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禾赛科技正式交付第10万台激光雷达、图达通(Innovusion)第5万台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下线……近日,激光雷达行业的一系列利好消息,为竞争激烈的激光雷达产业增添了一笔笔最新的注解。

  “对于激光雷达产业而言,如果说2022年是上车元年,2023年会成为产业爆发之年,或者也将不可避免成为行业洗牌之年。”浙江大学新能源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林弘昌向《中国汽车报》记者所言,道出了新一年激光雷达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9feb32d5-ccb4-4ce9-9001-0769c920914c.jpg

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

  在激光雷达行业,国外企业出现一波破产合并潮,国内企业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国内外激光雷达行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冰火两重天”格局。

  2022年12月15日,上市仅10个月的美国激光雷达明星公司Quanergy Systems宣告破产;当年11月,激光雷达上市公司Velodyne和Ouster以全股票方式合并;而10月初,被称为激光雷达“鼻祖”的Ibeo也已宣告破产。

  2020年以来,随着智能汽车在中国率先大批量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的需求出现大幅增长。Velodyne虽然一直在准备,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等种种原因,无论是在技术研发还是产品量产上,都慢了半拍。尽管其通过上市成为“激光雷达第一股”,但炒作概念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已经成为“硬伤”。而此时,中国的激光雷达科技企业却迅速崛起了。

  在美国,Velodyne的状况所代表的是一批同行的现状。2022年12月,激光雷达上市公司Quanergy Systems公告显示,纽约证券交易所已决定启动对该公司的退市程序,因其连续30天交易市值不能满足纽交所规定的1500万美元的下限。

  无独有偶,2022年下半年以来,数个曾经风靡资本市场的国外激光雷达企业均被曝经营困难。去年10月,Ibeo公司宣告破产。当时,德国汉堡法院已经批准Ibeo自行管理破产程序,即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寻找新的投资者。实际上,自2022年5月以来,Ibeo管理层一直在与潜在投资者谈判,但均未成功。与Velodyne相比,Ibeo不仅成立时间更长,达25年,而且是为数不多坚持纯固态激光雷达路线的企业。早在2010年,Ibeo与法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法雷奥合作,共同开发车载激光雷达产品SCALA。7年后,该激光雷达产品搭载于新车奥迪A8上。而且,这是为L3级自动驾驶系统打造的激光雷达,水平视场角达到145度,能够探测到150米以内目标物。但由于法规未放行,只能当L2级使用。在此期间,Ibeo与法雷奥共同向奥迪交付了超10万台SCALA,主要应用在奥迪A8、A7、A6、Q7、Q8等量产车型上。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2022年11月之后,Luminar、Ouster等激光雷达头部公司纷纷传出裁员与亏损扩大的消息。“国外这些激光雷达‘新势力’公司,除了技术路线跟不上市场,最重要的一条是基本都跌倒在融资上。”中信证券分析师路海波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解释,近年来激光雷达技术迭代较快,研发资金高昂,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融资无法保证,由于无法获得进一步融资,有的破产、有的被合并,而投融资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内在原因之一。去年以来,国外投融资市场受到全球疫情、国际局势、经济下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手头紧,更加谨慎,企业难以及时获得融资,都加剧了这些企业生存环境的下行,迫使其走向衰落。

  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的激光雷达科技公司大多正处于快车道上。

  2022年12月28日,国内激光雷达新秀未感科技称,已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由宁波汇泽、宁波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天使投资人和老股东温州激智共同参与投资。未感科技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继续推进高端和固态激光雷达的研发和制造,扩大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商业合作。其产品包括400米长距离探测的360度三维激光雷达、300米长距离探测的固态转镜式激光雷达等。

  巧合的是,当天图达通也宣布,公司完成了第5万台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下线。据介绍,其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猎鹰”已被选用为蔚来ET7、ES7、ET5的标配。此前的7月,图达通刚刚实现第1万台激光雷达的下线。

  同样在去年12月28日,禾赛科技宣布,正式交付10万台激光雷达,其中2022年共交付近8万台。成立8年间,从高性能激光雷达、中距激光雷达、半固态激光雷达到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已经应用的客户包括无人驾驶百度Apollo、L4级的滴滴自动驾驶、高合汽车、集度汽车、理想汽车等。

  中外激光雷达企业生存环境显然有所不同。“尽管在技术研发上都在比拼,但中外激光雷达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市场还是有较大差异。”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告诉记者,一方面,国内智能汽车市场具备了一定先发优势,正在不断扩展,几乎大多数智能电动汽车都会使用激光雷达,对于激光雷达的需求处于增长期,而且在产品类型上,国内激光雷达覆盖机械式、半固态、纯固态等类型,较为全面,适合高中低不同档次的车型,而且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国内投融资市场较为健康,尽管在全球金融环境影响下有些变化,但投资更为理智,有过硬的技术、实际应用前景以及行业中的高潜力或头部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融资。由此,国内多数激光雷达企业蓬勃生长,状态良好。


抱团共进 推动装车量产

  与国外激光雷达市场面临“寒冬”不同的是,国内激光雷达市场赛道日益火热。面对日益激烈的激光雷达市场,国内车企主动投资激光雷达公司,寻求“抱团”合作,成为行业一大新潮流。

  2022年,比亚迪领投,激光雷达生产企业速腾聚创一次获得融资超24亿元。其中,投资方还包括宇通、香港立讯、德赛西威、星韶创投、晨岭资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投资方覆盖产业链上游头部供应商、头部自主汽车品牌、乘用车龙头企业以及专业投资机构。

  蔚来参与了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B+轮投资,该轮融资6600万美元。随后,蔚来汽车与图达通合作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激光雷达,能满足L3+级自动驾驶的需求,为蔚来智能旗舰轿车ET7提供量产标配产品。蔚来参与的该轮融资,正是用于面向前装量产的蔚来ET7激光雷达的大规模量产交付,以及图达通持续关注与投入的技术自研创新项目。

  车企与激光雷达公司之间的投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2022年,小鹏汽车投资激光雷达公司一径科技,成为其新增股东。由此,一径科技为小鹏汽车提供全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而一径科技有自研的具领先水平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具备稳定可靠、宽视角、远距离及高分辨率的三维深度视觉能力,拥有市场价值较高的“激光雷达的回波处理方法及装置、测距方法及装置和激光雷达系统”等专利。

  正在紧张筹备造车的小米也投资了禾赛科技。禾赛科技已经宣布,获得来自小米产投7000万美元的追加融资。加上之前官宣的融资,目前禾赛D轮融资总额已超过3.7亿美元,本轮领投方包括小米集团、高瓴创投、美团等。由此,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也会获得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车企投资激光雷达公司,对于双方都有益。”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创新技术中心研究员胡丰林表示,一方面,通过投资,可以使双方“抱团”,各取所需,既使车企获得了稳定的激光雷达供应,也使激光雷达公司有了研发资金、产品销路和融资保障。另一方面,双方的这类“抱团”及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车企对激光雷达技术的需求,让激光雷达公司的研发有更强的目的性,避免了研发与市场脱节、产品没有销路的问题,对于双方都是利好。

  在这种合作中,也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可以认为,车企通过投资或入股,与激光雷达公司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于行业发展也是有意义的。”于冬生认为,激光雷达的用户就是车企,双方本身就应该是紧密联系的供需方,在国内智能车型进步较快的背景下,激光雷达也要以先进技术来适配,由此,既可以使车型的智能化性能得以提升,也可以对行业加速发展带来推动力,更是可以显著带动激光雷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为王还是量产为先

  激光雷达是个“烧钱”的行业,否则也不会有多家国外企业在遇到融资难题后被迫走上绝路。在这一高投入行业中,是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还是率先量产的企业能拿到入场券?

  部分观点认为,技术是根本,比拼技术理所当然。“激光雷达从诞生至今,一直是凭借技术优势立身。”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表示,如今激光雷达从“上车”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开发,全都是依靠技术研发、技术进步来支撑的,没有技术优势,不仅激光雷达企业难以生存,而且整个行业也会失去立足的基础。

  梁筱磊举例说,国内有多家激光雷达企业都以各自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发补盲激光雷达,就体现了这一宗旨。其中,速腾聚创围绕车企需求研发的补盲激光雷达E1,水平视角为120°,仅需2颗激光雷达组合即可实现360°水平视场的无死角覆盖,并兼顾了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量产对于激光雷达公司的生存更重要。“如果只有技术优势而不能量产或产量很小,这样的公司必然很难生存。”路海波谈到,量产标志着拥有客户群和市场。近两年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几乎不断涌现,很多都有自己的技术,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将产品投入量产,甚至产量小的话也难以收获市场和效益,更难以吸引投融资,像图达通供货超过5万台、禾赛科技正式交付超10万台激光雷达,这才是拥有客户和市场的体现。

  

2023年需求进一步释放

  时至今日,激光雷达用与不用,车企中仍然存在分歧。“傻子才用激光雷达”,推崇纯视觉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对此直言不讳。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对手Luminar首席执行官奥斯汀·拉塞尔则认为,不用激光雷达实现不了真正的自动驾驶。

  反对激光雷达的特斯拉,靠的是高清摄像头进行感知。“这一技术路线与激光雷达相比,其实成本并不低。”于冬生表示,纯摄像头路线需要安装多个摄像头,也需要大算力芯片及高超的算法,对摄像头的图像进行解析,分解出物体的三维图像,同时需要软硬件的配合,不断优化算法,在这方面所花费的财力、物力、人力并不比激光雷达少。

  近期,有美国媒体报道称,由于美国主管部门在调查特斯拉智能驾驶感知失误导致的一系列交通事故,特斯拉的新车型或将考虑采用激光雷达,这意味着激光雷达路线是当前最为优化的智能驾驶感知方案。如果没有相应的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纯视觉智能驾驶方案显然不如激光雷达方案。“特斯拉反对激光雷达的声量正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激光雷达方案正在成为潮流和趋势。”于冬生认为。

  近两年,国内智能汽车迎来激光雷达“上车”的潮流,而车载激光雷达的大规模商用,可以说是激光雷达产业蓬勃发展的晴雨表。造车新势力发布的智能电动汽车上,几乎无一例外皆采用了激光雷达,其中包括“蔚小理”、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智己L7、哪吒S、阿维塔11等。

  2023年,汽车行业给人的最大期待,或许就是L3级智能驾驶被允许“上车”,这也意味着激光雷达产业将迎来爆发期。“2023年,智能电动汽车产销量肯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今后几年都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因此,激光雷达的市场空间巨大。”梁筱磊谈到,到2030年,全球L2级自动驾驶车辆将达6176万辆,L3级自动驾驶车辆将达580万辆,L4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将达433万辆,随之而来的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目前,成本较低、可靠性高、技术成熟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最为常用,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而新兴的半固态、纯固态激光雷达扫描能力进一步增强,具备良好市场前景,但技术上仍需优化,也要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长期来看,纯固态激光雷达由于结构为固定模式,在多方面都有较大潜力,是目前技术上的最优解。”林弘昌表示,如今还有折中方案,将机械式和纯固态式技术结合的产品,即混合式激光雷达,也是现阶段的现实路径之一。

  行业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国内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会进一步释放。“从2023年及今后几年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看,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多种类型产品同在,技术演进速度加快,领先技术会抢占市场先机,将成为国内激光雷达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胡丰林认为。


Tag: 激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