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449项标准!这一地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449项标准!其中包括88项国际标准、173项国家标准、73项行业标准、20项地方标准和95项团体标准……10月15日,重庆市发布《重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重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南》旨在推动构建层次分明、科学合理、富有山地城市特色、适应具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引导制定更多更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鼓励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助力重庆市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标准体系脉络清晰
《指南》的特点,是以《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为指导,主要方向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基础与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运营与服务标准等三个板块,
在基础与通用规范板块中,结合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将先行制定功能型无人车术语与定义、智能驾驶高精电子地图要素模型和交换格式、智能网联汽车软件OTA升级功能性能安全规范及测试方法、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测试规范等地方标准。
在产品与技术应用板块中,结合重庆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将先行制定汽车辅助驾驶功能实际道路试验方法及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开放道路准入测试规范、功能型无人车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城市道路适应自动驾驶环卫车作业智能化设施技术指南等地方标准。
在运营与服务板块中,将先行制定自动驾驶接驳巴士运营技术规范、低速无人服务车封闭园区测试规程等地方标准。
重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南》发布后,重庆市相关主管部门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主动参与标准制定,支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支持相关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抢抓机遇向“新”而行
近年来,抢抓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机遇,在重庆产业布局中成为重要一环。其中,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从产业布局到试点示范,无人驾驶正在逐步加速前行。
而且,在发展理念上,重庆已经将智能网联汽车与打造新质生产力逐渐融合。“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科技和产业创新,让技术和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使生产力跃迁的一种能力。”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云控平台部技术总监、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简称西部智联)云控平台首席专家杜孝平看来,无人驾驶背后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案,就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催生的产物。
西部智联总经理褚文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作为新兴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十分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他表示,智能与网联分别代表两种新兴技术,当两者交汇并与汽车产业结合,能够拓展更大发展空间,诞生更多新应用形态。
与国外主流的单车智能技术路线不同,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主流技术路线是车路云协同一体化,将车辆、道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融为一个整体,使车辆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化,从而更加安全、高效、节能。“智能网联汽车在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的同时,不降低其智能水平,车辆成本降低,但价值提高,其意义已经超越了传统‘车’的范畴。”杜孝平表示。
智能网联决胜未来
重庆是我国汽车产业重镇,汽车工业基础雄厚。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产业链、价值链重塑的关键时期,重庆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发展的新增长点,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今年4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布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项目应用场景清单。示范区开放测试道路达42公里,整体建设分为三期进行。涉及4个场景类型、11个场景项目、37项特征场景,总投资近1.17亿元。未来将有序开放300公里的测试道路。目前,这里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项目一期已完成并于近期投入运行。与其他示范区不同的是,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在规划之初,就将重心放在云控基础平台、路侧基础设施建设上。
“全国相关各地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都在探索,地方建设标准依然存在差异化,像在一个地方车路云协同智能网联示范区的自动驾驶汽车,换个地方可能就很难顺畅地跑下去。”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羽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统一建设标准。从这个意义上看,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从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到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意义十分重要。
据介绍,以标准引领,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的一大目标,就是建立标准,以科学城为起点,扩展到全重庆,再延伸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再一步步支撑全国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让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全面落地。
目前,重庆提出的新目标是,到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全国占比10%以上,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大趋势,而标准化建设则是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和重要支柱,由此,《指南》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将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李明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