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长安标准电芯来了!
11月24日,时代长安标准电芯在宜宾工厂举行了下线仪式,标志着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深蓝汽车共同推进生产的首款电芯产品来了。从筹备建设到首款电芯产品下线,时代长安仅用时285天,高效呼应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四大“遥遥领先” 凸显产品品质
据了解,时代长安是长安汽车、深蓝汽车与宁德时代联合出资打造的科技型制造公司,具备动力电池、新兴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全方位业务能力。项目总投资额达60亿元,产值150亿元,占地1000余亩,拥有近2000名员工。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时代长安董事长王俊强调,时代长安首款标准电芯下线,是长安汽车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长安汽车在产品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预示着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宜宾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为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注入新动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时代长安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低碳为标准打造创新制造平台,在首款标准化电芯的制造工序中,坚守“不接受不合格、不生产不合格、不转序不合格”原则,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艺、一流的品控,创造了制造工艺(1秒一个“长安芯”)、产品品质(15分钟补能)、性能安全(100%热抑制)、“零碳”实践(100%清洁能源)等多项行业上的“遥遥领先”。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时代长安副董事长李平介绍,时代长安采用行业最新一代超级拉线技术,能够实现超高柔性、快速换型,通过技术进阶使产品竞争力大幅领先。工厂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从投料到成品产出的全周期内,可实现1秒产出一个电芯。同时,万米级的极片长度、亚微米级的精度控制、秒级的电芯生产速度、毫秒级的数据处理,近万个控制点,上千双“眼睛”监督把控生产全过程,确保了从电池生产源头奠定“长安品质”。
通过“快离子环石墨”、“超高导电解液”、“多梯度分层极片”、“电芯温控”等多项前沿技术的加持,时代长安生产的电芯具备了高质量、超快充、长循环、真安全等多项“技艺”。在品控方面,6800+质量控制点,1万+项数据溯源,确保全生命周期质量可靠性与一致性,电芯单体失效率达到DPPB(十亿分之一)级别;在充电方面,深入材料微观机理实现电芯材料创新升级,快充能力相比前期提升1倍,常温情况下,30%-80%全系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在循环寿命方面,通过大数据基因优选长寿命材料,电芯循环寿命可达2000 循环以上,满足整车10年30万公里超长寿命需求。
据了解,时代长安生产的每一个电芯单体都具有单独二维码,记录生产日期、制造环境、性能参数等,一旦出现异常,即可通过强大的追溯系统调取相关信息。
长安汽车电池规划迈出量产步伐
根据长安汽车刚刚在广州车展上公布的电池规划,在电芯技术路径上,长安汽车将围绕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实现三路出击全面突破,为全新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构建“真内功”“真好用”“真价值”三大能力。同时,在用户体验层面,长安汽车首创“新能源消费者获得价值指数(CVI)”,将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以及整车和电池系统的创新,逐年提升该指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拥车需求。
据统计,46.78%的意向购车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存在担忧。长安汽车基于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担忧的痛点,历经数年研发,通过“定向排气、全时预警、超压密封、绝缘阻隔、航天隔热、醇冷散热、瞬态泄压”7项极致措施实现层层防护,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特别是在电池隔热性能方面,创新采用军工标准复合材料,隔热性能较行业水平提升30%,100%实现热抑制,有此隔热垫,带给用户“真芯”不怕火炼的极致安全。
此次时代长安首款标准电芯下线,是长安汽车电池规划的重要“推进器”。未来,时代长安打造的首款87Ah标准电芯,将在长安汽车旗下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搭载。按照规划,到2024年,首款CTV技术将开始量产,实现成组效率≥86%;到2030年,将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此外,通过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不断拓展,长安汽车将以时代长安为源点,以“能源”为主线,打造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生态圈,形成能源生产、存储与利用的产业闭环,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
据了解,为了使时代长安持续为用户打造高性能产品,目前,长安汽车已组建先进电池研究院,拥有电池研发人员1200余人,其中,包括高级专家、顶尖学术人才125人。未来,长安汽车还将投入100亿元资金,到2024年电池团队达到3000人。通过构建成熟完备的研发管理、产能管理、供应及营销管理体系,长安汽车将以时代长安为“桥头堡”,持续攻坚核心技术,为每一位用户、每一块长安电池、每一辆新能源汽车保驾护航。
王俊强调,时代长安标准电芯成功下线,将为长安汽车践行国家“双碳”目标、推动全新电池规划布局、升级用户美好出行体验注入新动能。伴随着时代长安的正式启动运行,长安汽车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阶段征程中全新启航,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发起新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