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人工智能法》通过,汽车业将迎哪些新变化?
523票赞成、46票反对和49票弃权……通过!3月13日,历经数年辩论和修订,欧洲议会通过了《人工智能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人工智能全面监管法律,将治理人工智能的构建和使用,并对包括智能汽车、OpenAI和其他竞相开发人工智能系统的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按照规定,尽管该法律还需要走完所有审批程序并获得欧盟理事会认可,在欧盟公报上公布20天后才会正式生效,但即将实施的《人工智能法》,已经给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如何影响汽车业
“与很多对一个新领域立法思路有区别的是,我们更注重综合管理,而《人工智能法》凸显的是分类分层次管理。”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夏晓峰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因此,对于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企业而言,需要认真研究其中的内容,才能走好产品向欧洲的“出海”之路。
在北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曾文翔看来,欧盟《人工智能法》十分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禁止某些威胁公民权利的人工智能应用,包括基于敏感特征的生物识别分类系统等。由此,《人工智能法》体现出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其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风险级别分类,分为“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其中,被认定为带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应用将被完全禁止,体现了分层管理的思路。尽管目前只是原则性规定,后续还会据此出台实施细则类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也会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人工智能应用来制定针对性的标准,这些都是值得相关车企高度重视的。例如,目前很多智能电动汽车内的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以及一些车型上靠面部识别来启动某些功能的配置,大多是靠生物识别技术来实现的,还有包括这些生物识别特征的数据库的管理,究竟会归类到低风险还是高风险,都有待于欧盟配套法规作出明确界定。即使是被纳入最基本的“低风险”等级,也会受到《人工智能法》的严格监管。而相关的生物识别数据库的管理,尽管热议不断,但基本都趋向于认同按照“高风险”等级进行监管。
“在特斯拉等智能电动汽车上,都有驾驶员驾驶习惯记录功能,尽管很多人习以为常,但将来有可能也被纳入《人工智能法》监管范围。”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任传智表示,《人工智能法》对于这类有可能利用、操纵人类行为的人工智能也列入了监管之列。同时,按照《人工智能法》规定,通用型目的人工智能应用需要遵守欧盟著作权法等法规,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上车,很多对话、语言及互动的内容,也一定要注意不能触碰欧盟著作权法保护所涵盖的范围,特别是要注意欧盟著作权法不仅包括文字内容,也包括音乐、戏剧、表演、美术、雕塑及一些工业设计等相关内容,尤其是出口欧洲的中国车企的相关车载智能化产品及配置一定要注意遵守规定。此外,《人工智能法》还提出了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图像、音频或视频内容(含伪造视频)的监管要求,这既是超前的,也对智能汽车的相关系统是一个新的“紧箍咒”。《人工智能法》还规定欧盟成员国必须在国家层面建立监管沙盒和真实世界测试制度,以更好地实现依法监管,服务企业。
适应法规是必然
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正处于高速增长之中。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占比超过30%,同比增长77.6%,出口额超400亿美元,成为外贸出口的亮点。
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国外不断变化的法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人工智能法》是欧盟法律,但它将适用于在欧盟开展业务的所有公司及实体。”任传智表示,按照其中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可能会遭到违规企业全球营业额7%的罚款,这一处罚力度也是世界领先的。从围绕法规的议论看,智能汽车的相关智能化应用,很大成分上可能被列入较高的“风险”等级的监管范围内。为此,在欧盟开展业务的一些科技公司正在尽快组建人工智能合规团队,对应落实《人工智能法》的规定。
欧盟《人工智能法》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最全面、最严格、最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框架,但该法律也引发了企业和相关机构的两极化议论,一种意见认为,这项法案可能过于严格,限制了技术创新和商业发展;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该法案仍不足以全面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既然已经通过,实施已是没有悬念。从目前公布的内容看,虽然《人工智能法》有些内容将分阶段实施,但是作为汽车出口企业,不能等到实施之时再去研究对策,而应该提前准备预案,做到有备无患,顺利过渡。”曾文翔表示,相关中国汽车出口特别是出口到欧洲的企业务必重视这一法律,研究落实,确保产品顺畅“出海”。
出炉经历曲折多
《人工智能法》的立法,曾经讨论了数年之久,如今总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通过。
“欧洲现在是人工智能的全球标准制定者。”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的确,《人工智能法》文本的草案,最早是欧盟委员会在2021年4月提出,内容包括将严格禁止“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有目的地操纵技术、利用人性弱点或根据行为、社会地位和个人特征等进行评价的系统等。2023年6月,《人工智能法》授权草案以499票赞成、28票反对和93票弃权,在欧洲议会高票通过。此后进入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欧盟成员国的“三方谈判”阶段。2023年12月8日,在经历了36个小时“马拉松式”谈判后,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和27个成员国的谈判代表就欧盟《人工智能法》达成协议,标志着其立法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欧盟委员会将该协议的达成称为“历史性时刻”,认为其将“把欧洲的价值观带入一个新时代”。2024年2月2日,欧盟27国代表在《人工智能法》文本上达成临时政治共识,标志着欧盟在立法监管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科技咨询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师恩扎·伊安诺波洛表示,该法律的通过是“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始”。“不管你喜不喜欢,通过这项规定,欧盟为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风险缓解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建立了事实上的标准。”伊安诺波洛说,“其他所有地区都只能迎头赶上。”
“《人工智能法》的正式立法,它给很多国家带来了新的启示,也对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课题。”夏晓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