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载坚守 推动商用车行业技术跃迁
重庆大足试验基地,中国商用车年度评价测试正在上演。来自中国重汽、福田欧曼、南京依维柯、江淮1卡、广汽领程、长安跨越、五菱新能源、上汽跃进等商用车企业携实力车型亮相。
9月15日,2026中国商用车产品测试活动(以下简称“商用车测试”)在重庆启动。由《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车报》社”)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联合举办、中汽兄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这一活动,已成功举办18届,成为国内商用车行业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引导力的测试活动。

从量变到质变 行业迎来关键转型期
“商用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输载体,也是我国物流业兴衰的风向标。只有商用车整体水平提高了,我国物流运输行业才能高效智能发展。”《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辑胡轶坤表示,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商用车行业坚持自主创新,产销规模迅速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5万辆和31.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和3.4%,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6.3%。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1.3万辆和27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5.2%。
当前,我国商用车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汽车行业“新四化”浪潮推动下,商用车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更在产品多样性、用户体验优化、运营效率提升等多个维度,为用户带来更加多元和丰富的选择。为顺应变局,拥抱新趋势,中国商用车产品测试逐年升级,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测试规程和内容设置。今年的测试规程再度升级,以顺应商用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陈雄表示,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数字技术渗透,中国商用车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用户对车辆的能耗效率、安全防护、智能辅助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对技术创新、标准统一、品质升级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在这样的行业拐点,一场科学严谨的产品测试,不仅是对单车性能的“全面体检”,更是成为行业锚定发展方向、破解技术痛点、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陈雄强调,本次测试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科学评价,让优秀产品脱颖而出,让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引导行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补短板、强优势,共同推动中国商用车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迈进。
持续创新突破 中国商用车有了长足进步
中国商用车行业的进步,离不开测试平台的持续赋能,更离不开每一家企业的创新突破。
在测试过程中,商用车行业专家团队和中国商用车品鉴师团队成员一致认为,无论是从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还是从车辆外观和配置性能看,今年参与测试的车辆较往年都有明显进步。
“商用车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基石,正在经历着智能革命、能源革命和技术革命的三重转型,各家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性能和技术内涵的提升,这一点通过此次商用车测试活动可见一斑。”物流行业专家高维志表示,整体来看,中国商用车产业近年来确实取得了不小进步,已经从传统的运输工具制造,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全球化的方向快速转型。他特别提到,新能源商用车已逐步从政策引导向市场拉动转变,这是行业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物流行业专家廉涛表示,如今商用车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提升。此次参评车辆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愈发成熟,包括电子电气架构、车联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几款参评牵引车,在性能、品质方面与进口车型差距不断缩小,功能设计更加人性化,更注重人机舒适性和驾乘感受。
“多年来,我国商用车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以更高要求提高卡车产品的技术水平,来满足现代货物运输需求。不同品牌的商用车企业在车型种类、功能等方面各有千秋,在生产工艺水平和细节处理方面也很用心,车型在外观造型、动力数据、舒适和主被动安全配置方面已经全面向国际市场看齐,并且在技术路线方面也呈现了多元化发展。”中国汽研场地运营部部长徐磊说道。
现场试驾的商用车品鉴师黄飞表示,此次测试的几辆微卡车型驾驶感受超出预期,在提速、弯道极限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色,中控台布置有充足的储物空间,非常实用。
中国汽研能源动力事业部原总经理、中国汽研能源动力事业部特聘专家阮廷勇对测试车型的技术水平给予肯定。他表示,商用车测试提供了周全的测试环境,没有商业色彩,可让各参评企业全程公平、公正、公开地参与,也能让企业通过第三方权威评测验证产品实力,在竞争中找准定位、发现短板、优化产品,有助于促进商用车行业技术进步。
十九年风雨兼程 测试活动初心不改
当前,商用车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在此背景下,商用车企业惟有精准洞察产业趋势与市场变化,加大创新力度,重视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内涵,深耕高质量发展内在潜能,才能确保实现稳健且长远的发展。
商用车测试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既是对过去一年产品发展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技术路线的推演。
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驱动下,中国商用车正迎来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测试活动将继续扮演“助推器”和“验金石”的双重角色,推动中国商用车企业不仅在规模上领先,更在技术、品质、品牌上走向全球高端市场。
十九年风雨兼程,初心未改。商用车测试不仅是一场产品间的较量,更是一次行业思考与前进宣言。它见证了中国商用车从追赶到并跑、甚至局部领先的全过程,也在不断重新定义什么是好车,什么是值得信赖的品牌。
站在2026年的新起点上,我们期待这一活动继续以公正之心、专业之力,推动中国商用车走向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制造赢得尊重与认可。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测试活动的初衷不会变,即一方面为行业、企业、用户提供一份重要的参考指南;另一方面,持续推动我国商用车的技术进步,助力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口碑形象与品牌影响力,推动中国商用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引领全球商用车行业发展。”胡轶坤说。
专家点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闫建来:坚守铸就非凡
坚持做正确的事,即便面临市场风险与种种不确定性,也要无畏前行,因为平凡中的坚守,往往能铸就非凡。在汽车这一广阔领域,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我们应当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行业健康发展会起到关键作用,《中国汽车报》社组织的商用车测试不仅能激发创新活力,还能凝聚社会共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商用车测试已历经19届,既是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行动的期许。我希望,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秉持这份信念,勇于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让平凡成就伟大,让梦想照进现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展现商用车行业创新活力
今年的商用车测试有几个特点,商用车动力多元化趋势显著,燃油、燃气、纯电动等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每一种技术路线都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充分展现了行业创新活力与包容性。重卡领域在智能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高成本承受能力使其能够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智能化装备在重卡上已是标配。小微卡受成本限制,智能化进展相对缓慢,需要等待智能化装备成本进一步下降才能广泛普及。
南京依维柯的越野MPV更是亮点纷呈,不仅满足民用需求,更可在边防、武警巡逻等特殊场景中大显身手。
此外,商用车车身制造工艺水平显著提升,油漆质量、外观工艺均有长足进步,内饰和智能化配置也逐渐向乘用车靠拢。期待未来商用车市场能涌现更多精品,推动行业持续升级,为社会带来更多便利与价值。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栋:参评车辆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商用车的座舱设计感加强了,座舱里面的人机交互、数字仪表用得越来越多,这对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驾驶安全性都是有帮助的。参加测试的车辆中电动车比较多,符合商用车行业发展趋势,对于中短途物流或者货源变化频繁的场景,电动车逐步成为主力。有些商用车配装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主动安全装置的加持,让商用车的安全性有了一定提高。
希望商用车的座舱向智能座舱方向发展,商用车也要乘用车化,让座舱更智能,驾驶员乘坐更舒适。对于长途运输的货车,希望动力形式能多样化一点,对经济性也有帮助。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乘用车上发展很快,希望在商用车上也能得到更多应用,让商用车的安全性得到全面提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货运车辆部副主任王坤:为物流从业者提供了参考价值
第19届商用车测试是一个极具实际意义的活动。我主要关注物流行业,更在意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为卡车司机和物流公司带来的运营成本与收益性价比。《中国汽车报》社与中国汽研组织的商用车测试活动,车型丰富多样,从微面到牵引车,燃油、混动、LNG、电动应有尽有,让我看到了车辆智能化、安全化的发展趋势,为物流从业者提供了参考价值。
今年参与的商用车测试的部分车型设计有些超前,设计是否合适,还有待驾驶员们验证。不过,汽车企业敢于创新,值得肯定,但创新应适度,快半步为宜,以免脱离实际。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既先进又实用的车型,为物流行业注入新活力。
《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辑胡轶坤:见证市场每一次变化
中国商用车产品测试自2007年与中国汽研联合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八届。历年来,主办方秉承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四大原则,始终坚守贴近用户真实需求的初心,紧跟商用车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测试规程,力求精准反映商用车产品的综合性能,使商用车测试成为国内商用车行业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和较强市场引导力的重要活动。今年,商用车产品测试迈入第19个年头,商用车测试积极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见证市场每一次变化,也忠实记录行业发展的每一次印记。
从今年的测试车型中可以看出,我国商用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汽研能源动力事业部原总经理、中国汽研能源动力事业部特聘专家阮廷勇:推动市场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
商用车测试作为国内权威性测试活动之一,是行业发展和市场表现的晴雨表。该活动不仅紧密结合车辆真实运营场景,利用专业测试设备和测试手段,包括主观测试、道路测试、场地测试等,从多个维度展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综合性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国商用车的整体实力。同时,它还能准确捕捉行业技术前沿动态和市场趋势,为商用车行业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方向指引。特别是测试活动通过公开、透明的评比机制,推动市场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鼓励企业以技术、品质、服务赢得市场,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物流行业专家高维志: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
商用车测试由《中国汽车报》社与中国汽研联合主办,兼具媒体洞察与科研实力,确保测试的专业性与公正性。近20年的坚持,使该活动成为中国商用车行业历史较久、影响较广的第三方评测平台,数据与结论具有长期参考价值。例如,测试项目涵盖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环保性等多维度,并逐年更新标准,贴合实际运营场景。
此外,测试活动不仅关注性能参数,更注重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耐久性与运营成本,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
物流行业专家廉涛:车辆有了更多改变和突破
整体来看,今年测试车辆的技术水平比去年有所提升。其中,两辆微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宽敞舒适,视野也好,而且在安全性方面做足了准备。在本次测试中,天然气车和燃油车在提升燃料经济性技术和轻量化设计方面取得突破,充分满足用户对于高效运营和低成本控制的双重需求。另外,参评纯电动车型的续驶里程和操作便利性表现优异。很多车型外观造型设计,更加符合年轻驾驶员的审美。可以看出,车企是在努力寻求更多改变和突破。
中国汽研场地运营部部长徐磊:不仅是检验 更是引领
商用车测试坚持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测试项目与方法,紧跟技术变革与市场演变。对行业而言,测试活动通过系统、严谨的评测体系,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性能标准与技术路线。在新能源、智能化、安全性、能耗效率等关键维度设置测试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发展。对企业而言,参与测试的企业不仅能够通过第三方权威评测验证产品实力,而且测试结果也能成为企业技术实力与产品质量的证明,直接影响用户采购决策与品牌口碑。对于物流公司、运输个体户、市政单位等终端用户而言,商用车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至关重要。测试报告为他们提供了客观、中立的购车参考,帮助他们在众多产品中做出明智选择。
中国汽研资深工程师谢亚玲:商用车行业正朝着更高端、更智能方向前进
今年参与测试的车辆中,涵盖多种能源动力类型,这一现象标志着商用车领域正加速推进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多年参加测试可明显感觉到,我国自主品牌商用车与合资品牌、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自主品牌车辆在新型材料、创新技术及先进工艺应用方面有了进步。尤为突出的是,车辆智能化、电动化特性日益凸显,表明我国商用车行业正朝着更高端、更智能的方向稳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