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技术创新:为产品搭建一条通向消费者的桥
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努力成为世界汽车行业排头兵……金秋九月,2024“心”智造 中国行的第一站来到一汽红旗。在中国一汽人来人往的大厅的高墙上,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殷殷期望,也昭示着中国汽车产业长子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许敏,汽车与运动杂志社总编辑杨建军,与红旗·鸿鹄混动平台CEO韩令海,一汽研发总院资深首席李金成,展开了一场关于破解行业内卷以及重新审视技术创新的探讨。
技术创新破局市场内卷乱象
“作为企业的技术领头人,你目前感受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当这个问题被抛出时,韩令海的回答几乎脱口而出:就是如何在同质化的技术竞争中找出自己的差异化。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个差异化的特点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并让产品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
韩令海的这番话,道出了当前中国汽车工程师在技术创新时面临的困惑,而这何尝不是破解当前汽车市场乱象的一副“解药”?毕竟在过去的几年中,在产品、技术路线严重“同质化”的市场中,无休止的“价格战”不仅没有成为终结“无序内卷”的良药,反而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而技术研发领域无视真实市场需求,热衷攀比某些技术参数、指标的风气,也让很多企业逐渐偏离理性健康的发展轨道。长此以往,必然会令行业各方因内耗“伤筋动骨”。
作为一名深耕汽车动力的研发人,韩令海对于当前的市场内卷现象更为淡然。他认为,只要全行业都能理性的思考,卷技术、卷产品、卷用户体验,就会带动行业的技术进步,也会让企业更为重视用户需求,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讲,还是要坚持以产品和技术为根本,以用户为中心,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技术战略和技术谋划,把能满足用户未来需求,或者是创造满足用户更好体验的一些技术提前完成储备开发。”
杨建军认为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需要市场各方共同维护。企业、行业协会、学会、媒体、消费者等都应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倡导、监管作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防范不正当的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创新要以需求为导向
对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当前的市场乱象,许敏深为赞成。他认为内卷式恶性竞争已成为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最大的阻碍,企业应该以创新赢得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在经历过一段长期的快速追赶的发展阶段后,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需要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可以帮助中国车企跳出当前内卷怪圈,进入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道上。”但许敏也表示,目前行业的现状是企业研发仍以跟随性研发为主,缺乏开创性、颠覆性的原始创新。
“创新应该是问题导向的,要弥补或者是颠覆现在已有的概念,把现在的行业、产品痛点、痒点、难点全部规避掉,然后产生出更高一级的产品。”许敏以电池为例:“在红旗·鸿鹄混动平台上打造的15TD混动系统上,我们看到的极耐低温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就是一汽红旗研发团队在解决终端用户需求痛点的努力创新。”
在韩令海看来,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技术创新的着重点也一直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迄今为止,混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油改电、油辅电和混动系统全面优化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技术路线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市场诉求。而现在要做好一个混动系统,首先要做好平台下各个总成的精益化和各个系统间的优化匹配,更好地发挥出系统效能。”
“乔布斯说过,一定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去创新一个技术,这样才是真正的创新。”李金成表示,红旗混动系统,秉承了红旗动力澎湃、静谧舒适、经济环保的品牌基因。而现在一汽红旗的耐低温技术,就是基于用户需求出发的创新技术。
创新:不走对标结果的寻常路
韩令海也表示,在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有创新的机会。越是行业痛点,越要迎难而上。
许敏强调,在同质化竞争中,创新要敢于突破窠臼,不走对标结果的寻常路。才有可能敢为人先。”创新要冒很大风险,而且失败的概率很大。时间可能拖得很长,有好多次迭代,可能会遭遇很多挫折,甚至必须转换新的思路。对于创新失败,公司要给予充分的宽容。”他说。
“我们现在对标对的是理念和趋势,要往前更进一步地洞察出自己合适的方向。不是对标实现方案,如果追随对方的脚步肯定是落后的。”韩令海表示,原始创新要基于核心能力的提升。红旗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软件开发、控制策略等一直都坚持自己做。“只有在掌握了技术本身最根本的机理,才有机会去实现单一维度的技术创新、多维度的集成创新。只有明确了基础的开发方向,才有可能通过产业合作,在培育产业生态上实现创新。
目前一汽红旗也在通过产品的开发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本心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你要敢想敢干,这样才能创新。你不敢创新是不可能创新的。”李金成补充。
在目前这个以价换量的市场中,立足高端品牌发展的一汽红旗承受了更多的市场重压。韩令海表示,企业一方面在整合整个供应链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迭代与颠覆式的创新突破,打造更好的产品。“有一点我们是确定的,那就是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和产品质量品质为代价降本。”他说。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与运动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与运动所有。如需转载,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联系后台,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