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热为无人驾驶小巴反向“带货”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纷纷探索文旅经济发展新模式,在为游客带来崭新体验的同时,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近日,北京试点开通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周边自动驾驶接驳服务,乘客可免费试乘无人驾驶小巴,往返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郝家府地铁站和三大文化建筑。此外,杭州首条自动驾驶景区游览观光线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通试运行。在大理、长沙、苏州、郑州等多地,无人驾驶小巴纷纷“徜徉”在文旅景区。
这一创新举措在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出行方式、为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让无人驾驶小巴愈发吸引眼球。
实地体验北京无人驾驶小巴
日前,《中国汽车报》记者来到北京城市图书馆,实地体验无人驾驶小巴如何“摆渡”消费者的科技之旅。
“本来是来三大建筑玩的,但知道这里还有无人驾驶小巴,就想来体验了。”
“知道这里有无人驾驶小巴摆渡车,到地铁站挺方便,所以就过来坐了。”
……
距离当天下午首班无人驾驶小巴出站还有一段时间,站台上已有多位乘客陆续抵达,就着记者的提问畅聊起来。
来自北京西城区的郑女士算是一位追踪先进科技发展的体验者。记者了解到,北京目前已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她基本都已体验,这次是专程“打卡”三大建筑与无人驾驶小巴摆渡车。郑女士告诉记者,从郝家府地铁站出站到北京城市图书馆,乘坐无人驾驶小巴很方便,其他公交车离目的地还要走上七八百米,而无人驾驶小巴的站点就设在图书馆门前,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体力。“无人驾驶小巴行驶非常平稳,没有出现急刹、急起的情况,速度也与社会车辆差不多,感觉很安全。”她说。
另一位专程前来体验的小伙子对记者表示,无人驾驶小巴的乘坐感受与有人驾驶的车辆并无二致,在通过红绿灯路口、左转、变道超车等方面表现不错。
记者观察到,在与社会车辆混行时,无人驾驶小巴的操控精准,发现前方车辆较多且行驶速度慢时,迅速切换到旁边车辆较少的车道,动作一气呵成。
为进一步保证安全,乘坐时,无人驾驶小巴上的安全员全程将手放在控制按钮上。一位安全员对记者说,自无人驾驶小巴运营以来,还没有出现过手动刹停的情况。
据悉,无人驾驶小巴目前设置两条循环体验线路,一条往返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12停车场与城市图书馆,15分钟一班;另一条往返于郝家府地铁站和城市图书馆,40分钟一班;两条线路运营时间为10:00~12:00、13:30~16:00,工作日和周末都是上下午各5趟车。每辆无人驾驶小巴可乘坐9名乘客,上车后需系好安全带后车辆才能启动出发。而且,为进一步保证乘客安全,未满18周岁的乘客须由监护人陪同乘车,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行动不便的老人、手抱婴儿及孕妇不能试乘。
据提供无人驾驶小巴出行服务的文远知行介绍,整车采用无驾驶舱的全无人驾驶设计,采用文远知行自主研发的全栈式软硬件解决方案,车身设有多组前沿传感器,可360°无盲区感知周围路况,并高效处理各种复杂的城市交通路况,全方位确保乘客安全。
虽然记者选择了工作日体验,但乘坐无人驾驶小巴的人并不少。每趟车基本都能坐满,有的紧俏时段还需要排队等候乘车。据安全员介绍,乘车需要先下后上,如果排队人多,想继续体验的乘客也要下车再一次排队。
除了对无人驾驶小巴点赞外,不少乘客也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郑女士就表示,希望示范运营成熟之后,无人驾驶小巴也能尽快服务于城区出行,让更多老百姓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还有人反馈,每辆车等待时间太长,希望能加密发车数量,减少等待时间。
无人驾驶小巴多点开花
事实上,早在我国自动驾驶兴起之时,无人驾驶小巴就已在一些地区启动测试运营。
比如,2021年,无人驾驶电动巴士阿波龙投放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用于园区接驳工作。同年,苏州吴中区与百度Apollo共同打造的“自动驾驶生态示范岛”落地,启动太湖生态岛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打造智慧文旅+智能网联产业的“双智样板”。2022年初,大理市人民政府与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亿元共建自动驾驶生态旅游示范区,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领域合作,共同构建大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高地,推动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无人驾驶小巴路测逐渐“多点开花”,从最初的试运营逐渐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丰富,与文旅景区、交通枢纽等场景形成有机结合。
去年,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牵手百度打造的“太湖生态岛自动驾驶文旅专线”正式开通,在双向200公里的车路协同道路上部署基础设施,投放无人驾驶小巴、无人零售车、无人物流车等30辆新能源自动驾驶车辆。这条文旅专线串联了全岛包括缥缈峰、禹王庙在内的13个开放景点,以及东村古村、明月湾村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展示世界级自动驾驶生态示范岛的独特魅力,成为吴中区文旅+科技的精彩“双面绣”。
在去年成都大运会期间,蘑菇车联在大运村部署新能源自动驾驶巴士,为各国代表团及运动员提供充满科技感的自动驾驶体验服务。这些自动驾驶巴士在实现单车智能的同时,还配备蘑菇车联首创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使车辆与路边的基站和云端进行连接,实现智慧出行。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正在加大对无人驾驶小巴的布局。轻舟智航商务副总裁修远向记者介绍,轻舟智航也加入了北京试点开通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周边自动驾驶接驳服务,其无人驾驶小巴已完成测试工作,为接下来的运营做好准备。
蘑菇车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MOGO BUS系列车型均采用蘑菇车联自主研发的“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系统方案,已在天津、衡阳、大理、烟台、沈阳落地,可实现全线交通设施数据联网上车,并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前不久,蘑菇车联MOGO BUS B2正式获得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颁发的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这也是该先导区发放的首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自动驾驶走过了原型制造、技术验证和前期示范,目前用户习惯和市场需求已得到充分培育。同时,自动驾驶技术更新迭代突飞猛进,安全性能得到充分验证。而且,各地纷纷推进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政策基础良好。”文远知行副总裁罗琳这样总结无人驾驶小巴热潮涌动的原因。
与多元场景实现双向奔赴
在文化建筑、旅游景区周边开通自动驾驶接驳服务,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更将文化、美景与科技有机结合。这种新型发展模式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为当地的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激发消费活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无人驾驶小巴与旅游景区等场景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互相促进发展。罗琳表示,无人驾驶小巴的特点是低速、固定路线、运营路线固定、站点稳定,因此更加适用于景区、园区、机场、城市微循环接驳等场景。今年以来,文旅经济爆火,各地景区游客人满为患,特别是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景区交通压力倍增。而通过引入无人驾驶小巴作为交通接驳工具,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同时,无人驾驶小巴也成景区的一大亮点,许多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留念。这种新型交通方式不仅焕新了游客的出行体验,也为景区增加了吸引力。许多游客表示,通过乘坐无人驾驶小巴,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美景的完美结合。
在修远看来,无人驾驶小巴的火爆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首先,自动驾驶政策逐步透明、放开与广阔的市场需求互相促进,全国多个城市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包括无人驾驶小巴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应用。武汉、重庆、广州、上海、苏州等城市加速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区,增加测试道路,开放全域供企业积累更多无人驾驶小巴运行数据。其次,无人驾驶小巴能更好地与中国市场环境相结合,行业发展进入黄金拐点。再次,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储备的丰富也提供了有力支持。
“无人驾驶小巴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低速、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以及路线相对固定的区域,如产业园区、校园、大型社区、机场、公园及特定旅游景区等。这些场景的特点在于交通流量可预测性强,环境复杂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初期应用和规模化推广。除此之外,落地场景还包括智慧城市中的公交接驳线路、‘最后一公里’出行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城市微循环公交系统的一部分。”蘑菇车联相关负责人认为,三大原因助推了无人驾驶小巴火爆:第一,提升核心安全性,无人驾驶小巴的核心优势之一便是通过精确的传感器设备、高精度地图、先进的算法及5G车路协同技术等手段大幅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因人为错误导致的交通事故概率;第二,技术产品相对成熟,当技术逐步达到商业化部署的要求,自然会推动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路测和试运营;第三,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智慧出行下一步是何方
无人驾驶小巴俨然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标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但还需在普及的道路上加倍努力,并实现商业模式上的多方共赢。
“比如,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其员工提供内部通勤服务;与旅游景点合作,推出新颖的观光游览接驳体验;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线路和服务,提高整体交通效率。”蘑菇车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商业模式方面,无人驾驶小巴可通过提供按需出行服务、定制化运输解决方案以及与公共出行系统相结合等方式盈利。比如,蘑菇车联通过微循环实现自动接驳,打造特色的“滴滴”巴士,出行方式更灵活,精准“门到门”的服务,一键预约,共享出行。未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将体现在减少人力成本、降低交通事故率、节能减排、提升出行便利性等方面。
“无人驾驶小巴适合于多种交通场景,包括园区接驳、社区穿梭、景区游览等特定区域内的低速、固定线路应用场景,尤其在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可以在夜间、早晚高峰、特殊天气条件下提供持续稳定的公共交通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还能优化路线规划和服务质量。未来,在完全自动化和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环境下,车内空间可被重新设计以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比如娱乐休闲空间、餐饮空间、商务办公空间等。”蘑菇车联相关负责人说道。
修远告诉记者,目前,无人驾驶小巴共有两种商业运营模式。一是与当地公交公司合作,公交公司提供车辆和运营,自动驾驶公司负责巴士车辆的智能化改装和技术服务;二是当地公交公司租赁整车和运营系统,自动驾驶公司提供整车、技术服务和运营系统。进一步扩大无人驾驶小巴的落地规模,本质上就是自动驾驶助力城市交通和出行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
修远还表示,现阶段领先企业的示范运营以商业化为主要目的。前期开放道路测试主要针对自动驾驶技术验证,在开放载人测试后,企业重点转向商业应用,将无人驾驶巴士作为一种出行服务提供给民众。目前,国内无人驾驶小巴生态圈已逐渐形成,自动驾驶公司、车企、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出行服务平台形成战略协同,带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核心资源,呈现出两大特点:前装和后装硬件并重;联手出行服务商,未来商业模式逐渐清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推广无人驾驶小巴,一是继续扩大在更多城市的试点运营规模,争取早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商业化落地;二是深化与各方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相关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三是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提高自动驾驶技术等级,以应对更为复杂的公开道路环境挑战。”修远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