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AI自动驾驶“汽车联盟”,日本车企这一动作有何深意?
尽管两大车企的重组成为泡影,但在人工智能(AI)及自动驾驶方面,日本车企正在结成新的联盟。
“日本将组建汽车制造商联盟,研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近日,在日本政府补贴等方式支持下,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和其他一些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在准备合作研发AI自动驾驶技术,共同构建AI基础设施并培养相关人才,强化本国相关供应链体系建设。
政策指向明确
近年来,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动“软件定义汽车”(SDV)的技术研发。也更加重视以AI为核心的汽车软件研发。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发布了关于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移动性DX战略”修订案。目前,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竞争愈演愈烈,日本经济产业省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该“战略”。因此,此次修订案也新增了“支持使用AI自动驾驶”的内容。同时,AI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相关安全标准制定等,都将是日本车企合作的重点。
对于近来日本政府通过补贴、规划等方式支持AI自动驾驶研发,日本舆论认为,由于美国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日本汽车产业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有必要加强供应链建设并巩固关键技术自研能力。同时,美国特斯拉一直大力推动其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有望近期上路。而日本车企迄今仍对AI自动驾驶持谨慎态度,推动缓慢。日本媒体指出,作为世界汽车制造强国之一,日本车企目前还没有跟上向自动驾驶转变的步伐。
今年4月,丰田与美国无人驾驶科技公司Waymo在自动驾驶领域达成合作,曾在日本引发关注。日媒称,连续5年位居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丰田汽车也想进一步推动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为日本的本土产业带来重大变革。
车企“抱团”合作
目前,日本车企之间的合作也在政策支持下持续推进。
按照日本政府的设想,通过日本车企的合作,强化本土供应链体系建设。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对于日本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联盟等方式合作,日本车企可以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如自动驾驶芯片、高精度地图、相关软件等,减少对国外技术和零部件的依赖,提升本土供应链的竞争力。以芯片为例,前几年全球芯片短缺曾给日本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许多车企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通过联合研发,日本车企有望在芯片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芯片的国产化,从而保障供应链的稳定。
行业内都知道,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耗资巨大且充满风险。从传感器、算法到硬件设备、软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而且,研发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技术瓶颈、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接受度不确定等诸多风险。对于单一车企而言,独自承担这些成本和风险无疑压力巨大。
而通过成立联盟,日本车企可以共享研发资源和技术成果,避免重复研发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研发成本。而且,客观上看,目前日本不同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各有优势,有的在传感器技术上拥有一定优势,有的在算法优化上更有经验.通过合作,这些优势可以得到整合,提高研发效率。联盟还可以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共同应对法律法规和市场等方面的挑战,降低研发风险,加快技术应用的速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带来积极影响
在AI及自动驾驶的竞争中,日本车企能够“抱团取暖”组建联盟,无疑将为其产业发展带来诸多积极影响。针对投入需求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联盟可以集中资源,共同打造先进的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并且可以共同研发高性能的自动驾驶芯片,提高芯片的计算能力和能效,以满足自动驾驶系统对大量数据实时处理的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自动驾驶芯片的算力需求正以每年数倍的速度增长,通过联盟合作,日本车企有望在算力芯片研发上取得突破,提升自身在自动驾驶硬件领域的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联盟也可以整合各车企的培训资源,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自动驾驶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这将有助于培养一批既懂汽车工程又熟悉AI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缓解行业人才短缺的难题。日本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相关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联盟的成立将与政府计划形成协同效应,加速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目前,欧美车企如特斯拉、宝马、奔驰等,一直在发力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研发,而且各自有独到的技术优势。“日本车企联盟将加剧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有关专家认为,这有可能倒逼欧美车企加快相关研发步伐,加剧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并将影响全球自动驾驶市场的格局。
“而且,这也将对相关车企带来影响。”有行业人士指出,日本车企组建AI自动驾驶联盟,有可能带来其他地区的效仿,或将对汽车行业合作模式产生影响,改变以往主要以车企各自独立研发为主的模式。同时,如果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可以降本增效,还可能延伸到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如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等,或将出现更多跨行业的合作联盟。
目前来看,尽管日本汽车企业组建AI自动驾驶联盟仍在推进之中,但行业基于竞争的发展格局将不断演变。面对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无论采用哪种模式,能在竞争中把握先机、站上创新制高点,才能赢得未来,正逐渐在行业中形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