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 Speak丨动力电池迎来更多发展机会
《汽车与运动》2025年3月,总第236期
我国的新能源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3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65%,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新车总销量的占比也突破了40%。不仅如此,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3000万辆。在如我国的新能源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3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65%,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新车总销量的占比也突破了40%。不仅如此,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3000万辆。在如此庞大市场体量下,2025年动力电池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此庞大市场体量下,2025年动力电池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3月底在京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国际论坛上,业内各方一致认为,完善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完善液态电池的技术、寻求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以及完善能源低碳化,是我国巩固现有汽车电动化优势,取得后续发展先机
的关键。未来围绕以上五个领域产生的商机难以限量。
首先,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将进一步完善、提升液态电池技术水平。汽车智驾时代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适配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超快充技术的竞速发展,在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业内参与的积极性更为高涨。国内头部车企纷纷押注这一赛道:比亚迪发布量产超快充技术,小鹏、传祺等主力车型标配快充技术,而华为入局更是加速生态整合。
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建设更是一项大工程。目前我国最早推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经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国家已要求企业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专题研究了关于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的问题。随着车企、电池生产企业不断加入到电池回收过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形成生产应用、退役利用、回收的完整闭环体系。
“2030年将可能进入中国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伴随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生产力革命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生产关系革命的双重历史机遇,今后10~30年将催生5个10万亿级的大产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对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