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绝不能停!广汽研究院蓄能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甫一进入广汽研究院2号楼,这一标语便映入眼帘。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汽集团时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一年时间里,广汽自主研发投入近84亿元,新增专利申请近32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一半。
对于广汽而言,“创新”究竟意味着什么?2024广汽科技日期间,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的科技创新必不可少。
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
夯实技术底座 培育新质生产力
暖风习习,又是一年春来到。吴坚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中,广汽研究院上下始终牢记嘱托,朝着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方向不断前进。截至目前,广汽历年自主研发投入已超450亿元,历年申请专利总量达1.8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超40%。
立足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新四化”成为培育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广汽抓住电动化、低碳化、智能化的转型趋势,持续加大对能源、智能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探索。
在能源方面,面对愈发汹涌的电动化浪潮,广汽构筑了从技术到产业链的新能源“三电”护城河,实现新能源“三电”自研自产。据吴坚介绍,目前广汽已掌握了成熟的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续航1000公里的长续航电池技术、高安全的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以及电机体积缩小50%、功率密度提高一倍的夸克电驱等行业领先技术。
另外,吴坚表示,在深研“三电”核心技术的同时,广汽也在加大对其他技术路线的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搭载氢混动系统整车、乘用车氨燃料发动机……这些陈列在广汽研究院展厅的多样化技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2023广汽科技日上,搭载国内首款氢混动系统的整车传祺E9氢混版便正式亮相,实测百公里氢耗低于1.4千克,整车续航近600公里。日前,广汽最新发动机有效热效率突破46%,并向50%有效热效率持续迈进。“这些都是广汽在‘双碳’领域所做的重要工作,是未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吴坚称。
全新车云一体集中式计算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在昊铂GT、昊铂HT、传祺E8等车型上实现量产;率先成为国内首批获得L3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的车企……过去一年中,广汽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在智能化方面加速布局。在智能驾驶上,广汽坚持“多传感融合技术”和“无图纯视觉技术”双轨运行。其中,不依赖高精地图、可实现“有导航就能开”的城市NDA,将首先搭载在昊铂车型上,力争下半年实现全国覆盖。
上述种种技术成果并非“花架子”,而是切实转化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广汽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强大的创新实力,即便面临行业淘汰赛愈演愈烈的背景,广汽去年仍实现汽车销量250.50万辆,同比增长2.92%。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近55万辆,同比大增77%以上;自主品牌累计产销8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自主品牌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58%。
瞄准前瞻科技 激发产业新动能
“推动广汽持续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首先就是前瞻性的构想。在有前瞻思维的领导带领下,广汽研究院才能去布局更前沿的技术。”吴坚表示,创新不能仅聚焦眼下,而是要着眼未来。为此,广汽研究院坚持“四个一代”方针,即“维护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究一代”的理念布局研发方向、研发节奏、研发投入。
在“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中,能源生态布局是“万亿广汽”的重要增长点之一。瞄准动力电池,广汽前瞻性布局了高压无钴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其中,在本次广汽科技日上亮相的广汽全固态电池技术凭借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制造技术上的阶段性突破,具备高能量密度、高耐热、宽使用温域等特点,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较目前最先进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提升50%以上,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km,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率先搭载于昊铂车型。
依托在智能网联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广汽还前瞻性布局了智能车居领域。今年年初,广汽绿色智能车居项目正式发布,能够在更大范围支持“车”“家”双向互动。据了解,广汽智能车居一体化解决方案利用了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实现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的深度互联,支持超1000个家电品牌、4000余种设备。
在智能驾驶方面,吴坚表示,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正处于“研究一代”阶段,朝着量产方向发展,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与目前主流技术路线相比,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不需要高精地图,也不依赖激光雷达,而是结合视觉传感器和行业顶尖的AI算法,用更简洁的硬件系统就能实现覆盖范围更广的智能驾驶,可应用于复杂多变全场景。
此外,在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下,以飞行汽车为核心的低空经济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对此,广汽也早已有所布局。“广汽的愿景是为人类美好移动生活持续创造价值,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不仅仅是在地面,也在空中。”吴坚表示,在地面交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发展低空经济,尤其是在水网密集、城市集中的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变得尤为关键。得益于在汽车“三电”系统、智能网联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广汽开始了对飞行汽车的探索。自去年6月实现全球首飞后,GOVE已进行了300多次飞行验证。今年3月,GOVE在广州CBD上空进行飞行展示,首次完成在城市公众复杂低空环境进行飞行验证,为广汽城市空中交通示范运行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GOVE还不是未来真正实现量产的方案,我们正在尝试垂直起降、多旋翼、复合翼等多条技术路线,把航空业、汽车业的优势充分整合,力图解决长距离出行的问题。另外,GOVE是行业少有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飞行舱和共享底盘分离的构造将在未来商业化探索中带来更多场景的落地。”吴坚称。
“人才是最大的成功要素”
站在广汽研究院展厅,上万专利组成的专利墙带来的震撼感难以言喻。而“砌”成这一面面墙的,正是广汽研究院的所有科技工作者。在吴坚看来,广汽研究院能够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最大的要素便是人才。
正所谓“凤凰择良木而栖”,人才并非花钱请得到的,而是要靠完善、成熟的培养平台,能够让人才充分展示自身才干,实现企业、个人的共赢。“广汽科技院很幸运,聚集了很多领域的领军人才。我们的工程师能量都非常大,只是企业敢不敢给他们机会去试错。”吴坚表示,广汽研究院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重视人才成长,让更多优秀人才不断冒尖。
据了解,2021年底,广汽研究院筹划构建了“人才工程”,鼓励试错创新,培养造就一批引领广汽自主创新事业的高水平领军和拔尖人才。与此同时,广汽还推行专家作用提升工程,采用“1+N”工作模式,为专家人才配备项目、团队、资源,赋予专家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为“万亿广汽”转型筑牢人才底座。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的研发,便引进了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陈学文,从人才引进,到组建团队,再到算法验证、参赛获奖,直至上车,仅布局3年左右时间,高效、高质地提升广汽自主研发能力。
截至目前,广汽研究院已组成了一支6000余人,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研发人才队伍。今年年初,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在2024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还对2023年度广汽集团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进行表彰。
“在汽车产业大变革之下,只有牢牢把握第一性原则,对技术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有话语权。近年来,我国依靠‘换道超车’取得领先优势。我们应该有自信,看到自己的能力;但也不能麻痹,沉迷于当下的成功。创新绝不能停,而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做好创新。”吴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