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燃机学会氢发动机创新联合体第三次理事会会议在潍坊召开
为响应我国“双碳”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能源与动力“政、产、学、研”等核心单位的学术和技术交流,日前由中国内燃机学会氢发动机创新联合体组织的第三次理事会会议在山东潍坊召开。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三家单位的理事变更申请及副秘书长变更事宜。经理事会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博世汽车系统(无锡)有限公司、上海拓界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Afton Chemical Corporation、广西北海玉柴马石油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共九家单位加入联合体的申请,联合体凝聚力及产业协同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氢发动机创新联合体理事、联合体秘书长杨国峰汇报了联合体自第二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重点工作包括:完成《中国氢发动机产业发展蓝皮书》编写正式出版;推动国家标准《氢燃料发动机汽车技术规范》立项,推动氢/氨混动发动机列入2024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布联合体2024年揭榜挂帅课题——“氢发动机早燃爆震机理及抑制技术”等。
会上,联合体政策与标准工作组、技术需求与应用场景工作组、车载储氢工作组、燃烧系统工作组、控制与氢喷嘴工作组、润滑工作组、尾气后处理工作组、涉氢安全工作组等各工作组组长或组长代表,分别汇报各自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揭榜挂帅课题进展汇报环节,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罗庆贺和天津大学教授潘家营分别分享了2024年度揭榜挂帅课题——氢发动机早燃爆震机理及抑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下一步研究计划等。
联合体副理事长李志杰作《氢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进展》报告。介绍了氢发动机最新发展动态、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点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李志杰介绍了潍柴动力股份公司承接国家氢发动机项目的情况,这是氢发动机国内首次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立项,说明国家对氢发动机发展的重视并寄予厚望。与会代表深受鼓舞,表示将从不同方向积极参与项目的研发攻关,共同为氢发动机的开发应用做出贡献。
会议还讨论了联合体2025年“揭榜挂帅”课题设置的主题、申报机制及实施路径等关键议题。
联合体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帅石金表示,各成员单位要牢牢把握氢发动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协同发力、扎实推进。帅石金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建设和示范应用推广,加强上下游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以及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深度协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力争早日取得实质性成果。要以联合体的实际成效赢得行业广泛认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我国新能源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他强调应客观认识氢发动机与氢燃料电池的关系:在氢能安全、储运技术、成本控制及原料供应等方面具备广泛的协同效应和合作空间,应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共同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合体专家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在总结讲话中,对联合体在推动氢发动机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当前氢能作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其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必须从全局和长远角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他强调,氢燃料发动机不仅是传统内燃机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更是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作为行业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校组成的创新联合体,各理事单位应进一步提高战略站位,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主动担当、协同发力,共同推进氢内燃机技术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进程。
李树生表示,各工作组要明确任务节点,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跨单位、跨领域沟通协作,形成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体系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各项阶段性目标落地见效。同时,希望联合体秘书处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与服务保障能力,健全运行机制,营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生态,为联合体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共同助力我国氢发动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