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与大熊猫一样随处可见!助力蓉城“成就梦想”
飞扬青春,拥抱梦想。7月26日,历经49天接力传递,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圆满完成。7月28日,“蓉火”将再次点燃全球青年的梦想。
2300多辆新投入运营的新能源汽车,与萌态可掬的大熊猫吉祥物“蓉宝”在街头随处可见……近日,在即将迎来成都大运会的“蓉城”成都,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这座大运之城的一道靓丽风景。
新能源汽车集聚
1000余辆新能源乘用车、1340辆新能源大巴,共同构成了成都大运会的交通服务保障基石。由此,从成都中心城区到大运村及各比赛场馆,90%以上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而大运村内部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
据介绍,为做好成都大运会交通保障,成都在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务实行动,为大运会提供保障。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有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桩14.1万个,其中居民小区充电桩9万个,到2025年,力争建成各类充电桩达17万个。而且,为保证成都大运会新能源汽车顺畅充电,特别构建了“适度裕量、留足备用”的配套充电布局,成都大运会交通保障路线及周边规划增设了14个充电站、504个充电桩,部分充电桩具备车网双向充电功能(V2G),可实现在电网高峰时段将车内的富余电量反向输送到电网,起到优化电网负荷,移峰填谷的作用。成都龙泉驿十陵充电站作为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单体充电站,能满足46台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并配备近200平米的光伏发电顶棚,一年可实现光伏发电2.6万千瓦时。
截至2023年6月底,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1万辆,居全国城市第六、非限购城市第一。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大运会将参照北京冬奥会,力争赛后1个月发布《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提炼典型案例,形成大运会绿色低碳实践遗产。
为大运谱写新篇
走进大运村正门的服务中心,就会看到一辆车身涂装了成都大运会标识、造型精致可爱的中巴,车上可乘坐约10名乘客。当驾驶座上的安全员轻触屏幕上的目的地后,这辆车就会自行前往……这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车上标配8颗固态激光雷达及多类型传感器,感知范围为200米,可以做到360度无盲区,动作响应时间为0.1秒,比熟练的驾驶员反应还快3倍,能够安全高效处理大运村赛事期间车多、人多的复杂交通状况,保障自动驾驶在赛事期间安全、平稳运行,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带来极具科技感的智慧出行体验。
智能化、电动化及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为成都大运会带来了新的看点。在成都大运会交通保障方面,结合赛事保障需要及城市交通实际,成都大运会梳理了连接49个场馆的公共交通线网,科学规划大运会交通保障线路486条,保证赛事期间运动员高效往返比赛场馆。同时,成都还构建了大运会智慧交通指挥调度服务系统,实现专用保障车辆固定线路导航、一键报警、全程可视化等监管功能,以及专车预约、交通信息动态发布等智能服务功能。通过对车辆精准化调度,推动大运会期间交通和公共交通运力计划合理衔接,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协同有序,同时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有效节约运力资源。
蓉城迎来新机遇
作为“大运之城”的成都市,近年来聚焦大运会,发力新能源,抓住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在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方面,针对新发展形势,制定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关于促进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加快导入新能源车型、集聚核心零部件、建设充换电设施。同时,将成都的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纳入政策共享范围,积极打造成渝地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在政策引导下,成都目前已成功导入极氪X、沃尔沃EX90等新能源车型在成都制造,未来将有更多的“成都造”新能源汽车。7月3日,四川省政府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产教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拓展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同时,围绕动力电池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成都也引入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知名企业在成都布局。
数据显示,今年5月,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95.5%,而这无疑成为成都汽车市场不断拓展的超强助力。依托消费市场,构建“圈”与“链”,以科技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成都汽车产业正加速前行。
成都汽车产业正围绕“转型、升级、强链、赋能”的总体思路,加速电动化、主攻智能化、布局氢能化,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根据成都市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80%。“将努力把成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目前,成都大运会保障车辆已经活跃在整个成都,为助力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选手“成就梦想”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