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创立二十载,2024泰达论坛将于8月29日-9月1日举办
5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宣布,2024泰达论坛将围绕“风雨同舟二十载 携手并肩向未来”的年度主题,于8月29日至9月1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
十五场主题会议
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泰达论坛也迎来创办的第20年。
会上,安铁成重点介绍了2024泰达论坛的创新举措及议题设置方向。在创新举措方面,一是举办“泰达·20智库成果展”,系统回顾泰达论坛与汽车产业风雨同舟共成长的历史;二是全新打造泰达论坛组织机构,凝聚行业智慧升级论坛智库品质;三是搭建多元政企对话交流平台,夯实政策释放效果;四是更广范围汇聚国际智慧力量,促进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对话;五是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研讨力度,增强论坛技术支撑力。
在议题设置方面,本届论坛共设置十五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会议。其中,以“壮阔二十,共赴新质生产力涌动下的产业未来”为主题的开幕大会,以“廿载赴新程,创新引领新优势”和“廿载启新篇,融合激发新动能”为主题的两场高层峰会,将邀请政府部门领导、智库专家、企业高层,共同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除了上述三场会议外,本届论坛还将设置多场专题会议,多角度研讨前沿科技,深化产业协同创新,其中涉及固态电池、云计算、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车能路云融合、汽车生态科技投融资等诸多前沿领域,届时将邀请多领域行业专家、企业高层共绘汽车科技生态新蓝图。
此外,本届论坛还将设立节能与新能源、供应链、智能网联方向的专题论坛,从而探寻低碳发展新路径,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聚焦国际力量,本届论坛还将特设一场专题闭门会,探讨汽车产业全球化新蓝图与新旧动能转换,搭建中国、德国、瑞典、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汽车大国的多边行业峰会,探索全球产业发展新蓝图。
车市全年“前高后低”
会上,围绕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多位嘉宾进行了专题发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进入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4月累计产销分别完成901.2万辆和90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2%,但全年整体上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
从品牌情况来看,中国品牌全面崛起,市占率创新高。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中国汽车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分别为44.4%、49.9%、56%,而今年1-4月这一数字为60.7%,可谓稳步增长。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企业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陈士华认为,对比整车出口,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而随着以旧换新、报废更新等政策的出台及落地,加之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实施落地,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汽车消费门槛,形成政策合力,将有效提振汽车消费市场。
供应链加速重构
从产业架构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跨产业深度融合,汽车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呈现出绿色低碳、电力驱动、智能网联的发展特征,由此带来的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将加快汽车产业新型生态的构建。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指出,一是要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技术路线,统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满足多场景的使用需求,推动高能量动力电池、高效率内燃机、高功率燃料电池等多元能源动力技术路线并行发展;二是推动前沿领域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三是坚持“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创新路径,加快实现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跨行业、跨部门的融合发展。
面对“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变革,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谢戎彬表示,汽车产业链的重构和新整零合作关系的形成,无疑将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产业协同和创新协同,实现汽车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与高效协同,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此,谢戎彬建议,一是构建更具韧性、安全可控的汽车供应链;二是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系统;三是建立新型整零合作关系,助力产业高效协同发展。
储能电池是重要机遇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指出,我国当前已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但随着竞争愈发激烈,动力电池产业必须与时俱进。
为此,许艳华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技术路线多元化,更安全、更高比能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是重要方向。许艳华判断,对中国而言,2030年前,仍是高比能液态电池、磷酸铁锂系电池为主的市场格局,电池性能会持续提升;2035年前后,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会有所下降,有成本优势的高比能液态电池占比会上升,同时,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在车端应用比例会增长,预期将达到10%或更高,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池领域会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二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化。目前,中国电池全产业链企业已积极在全球布局。据统计,在中国以外市场,中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接近30%,中国四大材料出货量占全球75%左右。
三是储能电池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国际能源署今年4月发布的《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预测,在成本下降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760GW以上。“国际能源署的结论进一步确立了电池储能是未来储能的主要技术路径。”许艳华指出,未来根据对全球储能市场预测,储能电池将占电池总出货量的30%左右,储能电池发展必将赋能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